當前位置:『 資訊文摘 』->文章正文

清明食趣

2017年12月19日  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
內容摘要:民以食為天,中國人自古就把吃看得特別重要。自古以來,我國人民在4月4日清明節(jié)這一天去掃墓祭祖外,還做一些風格各異的地方小吃,在一飽口福的同時,也包含著紀念先人的特別意義。青精飯青精飯是江蘇點心。又稱烏米...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   正宗肉夾饃技術   黃金土豆餅   老濟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燉牛肉   涼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雞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   廚師寶典   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   網紅臭豆腐技術   驢肉火燒技術   柳州螺螄粉配方   蟹黃鍋巴雞技術   秘方排骨米飯   正宗臺灣鹵肉飯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雞   醬香米線   鍋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醬面/米線   臺灣牛肉面   單縣羊肉湯   襄陽牛肉面   楊國富麻辣燙   秘制紅燒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術   黃燜雞米飯   千里香餛飩   棗莊辣子雞   重慶麻辣魚   牛雜湯   淮南牛肉湯   麻辣香鍋   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  民以食為天,中國人自古就把吃看得特別重要。自古以來,我國人民在4月4日清明節(jié)這一天去掃墓祭祖外,還做一些風格各異的地方小吃,在一飽口福的同時,也包含著紀念先人的特別意義。

  青精飯

  青精飯是江蘇點心。又稱烏米飯,用糯米染烏飯樹葉之汁煮成的飯,顏色烏青。為寒食節(jié)的食品之一。

  青精飯原為民間食品,唐代即有。江蘇宜興、溧陽、金壇和皖南一帶農村每逢清明節(jié),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,已成習俗。青精飯古今的制法也不一。明代青精飯的做法是先將米蒸熟、曬干,再浸烏飯樹葉汁,復蒸復曬9次,所謂“九蒸九曝”,成品米粒堅硬,可久貯遠攜,用沸水泡食,F(xiàn)代江南青精飯是當天做、當天吃,不“九蒸九曝”。做法是:初夏采烏飯樹葉洗凈,燒爛加少許浸泡,待米呈墨綠色撈出略晾;再將青汁入鍋煮沸,投米下鍋煮飯,熟后飯色青綠,氣味清香。

  棗錮飛燕

  棗錮飛燕是用面粉發(fā)酵后切成塊狀,形狀若燕,并在表面嵌入若干枚紅棗蒸熟。棗錮飛燕起源于宋朝的江南一帶,據說是從前用來祭拜介子推的祭品。棗錮飛燕香甜可口,到了立夏,用油煎給家中的孩童吃,是孩童喜愛的零食之一。

  潤餅菜

  每到清明時節(jié),福建人有吃“潤餅菜”的食俗。據說,這是古時寒食節(jié)食俗之遺風。

  泉州的“潤餅菜”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,俗稱“潤餅”或“擦餅”,食時鋪開餅皮,再卷胡蘿卜絲、肉絲、蚵煎、蕪荽等混鍋萊肴,制食皆簡單,吃起來甜潤可口。

  福建晉江的“潤餅菜”卻復雜許多,那包“潤餅菜”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,擺了滿滿一桌的。有這么一些主料菜肴:豌豆、豆芽、豆干、魚丸片、蝦仁、肉丁、海蠣煎、蘿卜菜。還有一些配料:油酥海苔、油煎蛋絲、花生敷、蕪荽、蒜絲。吃的時候必須兩張“潤餅皮"才能保證其不被豐富的內容所撐破。這種脆嫩甘美、醇香可口的美味,吃一個還想吃兩個哦。

  吃青團子

  清明時節(jié),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。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“漿麥草”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,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,然后開始制作團子。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,在包餡時,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。團坯制好后,將其入籠蒸熟,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,這便大功告成了。青團子油綠如玉,糯韌綿軟,清香撲鼻,吃起來甜而不膩,肥而不腴。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,正因為如此,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。

  吃馓子

 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(jié)有吃馓子的食俗!扳套印睘橐挥驼ㄊ称,香脆精美,古時叫“寒具”。寒食節(jié)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已不流行,但與這個節(jié)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,F(xiàn)在流行于漢族地區(qū)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:北方馓子大方灑脫,以麥面為主料;南方馓子精巧細致,多以米面為主料。在少數民族地區(qū),馓子的品種繁多,風味各異,尤以維吾爾族、東鄉(xiāng)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。

  吃清明螺

  清明時節(jié),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,因這個時節(jié)螺螄還未繁殖,最為豐滿、肥美,故有“清明螺,抵只鵝”之說。螺螄食法頗多,可與蔥、姜、醬油、料酒、白糖同炒;也可煮熟挑出螺肉,可拌、可醉、可糟、可熗,無不適宜。若食法得當,真可稱得上“一味螺螄千般趣,美味佳釀均不及”了。

  福建畬族清明烏稔飯

  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”,一俟雨停,提籃挑擔祭祖掃墓的人就多了起來。閩、臺兩省祭祖掃墓的期限,從清明到谷雨,各縣(市)有所不同。而閩東的寧德、周寧、壽寧等地祭祖墳,多是全族出動,近則由族里設宴宗詞,聚族飲宴。一時舉族上下,男女老幼皆到,也算是閩東別具一格的大團圓。

  清明時節(jié),閩東各地無論城鄉(xiāng),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。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“芥菜飯”可以終年不長疥瘡。也有在三月三,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。而且在這段時間里,在閩東許多城鄉(xiāng)中還可以吃到一種富有閩東特色的食品,那就是春菊和金櫻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漿里,烙熟為時令小吃,這種小吃頗富鄉(xiāng)野風味。

  另外,關于清明食俗,不能不提到畬家的“烏稔飯”,因為閩東是畬族聚居地。每年三月初三,畬族人家家戶戶煮“烏稔飯”,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,久而久之,當地的漢族人也有了清明時食“烏稔飯”的習俗。特別是枯榮縣民間,每年都須用“烏稔飯”祭祀,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。

  清明果

  每到清明,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,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。清明節(jié)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嘗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。

 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,但味卻截然不同。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,艾,多年生草本植物,開黃色小花,葉小形如菊科植物,生得一篷篷,一簇簇的。每年清明前,女人們手提竹藍,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葉,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里,煞是好看誘人。艾葉采回家后,便開始了繁雜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,女人們又像魔術師,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。

  糖蒸酥酪

  《清稗類鈔》中記載:“奶酪者,制牛乳,和以糖,使成漿也,俗呼奶茶,北人恒飲之。蒙人所食之奶酪,曰奶茶,與京師之面茶相類,沖炒米食之,即朝餐矣,平時亦飲之。”《紅樓夢》中李嬤嬤吃糖蒸酥酪時是“拿匙就吃”,可能比奶酪、奶茶要稠一些。酥當指酥油,明高濂著《遵生八箋》有造酥油法:“用牛乳下鍋煮一二沸,傾在盆內,候冷定,面上結成酪皮,將酪皮鍋內煎油出,去粗,傾碗內即是酥油!碧钦羲掷蚁闾鹂煽冢先撕托『ⅹq其愛吃。

  子推饃

  清明節(jié),人們要掃祖墓,除雜草,培新土,祭祖先、悼亡靈。如今也是祭掃烈士陵園,進行植樹造林,開展傳統(tǒng)教育的日子。清明節(jié)前一天為寒食節(jié)。寒食節(jié)不準動煙火,只能吃冷食涼菜,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介子推。介子推,又名介之推,介推。他追隨公子重耳(后為晉文公)流亡國外。文公回國后,重賞隨從。介子推卻未得賞賜,與母隱居綿山(即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的介山)。后來,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,他卻堅辭不受。文公無奈,只得放火燒山,本想逼他出來,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。

  后因寒食和清明相連,逐漸合為一個節(jié)日,但節(jié)前蒸“子推饃”的習俗,在陜北的榆林和延安兩地一直流傳至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
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   正宗肉夾饃技術   黃金土豆餅   老濟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燉牛肉   涼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雞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   廚師寶典   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   網紅臭豆腐技術   驢肉火燒技術   柳州螺螄粉配方   蟹黃鍋巴雞技術   秘方排骨米飯   正宗臺灣鹵肉飯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雞   醬香米線   鍋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醬面/米線   臺灣牛肉面   單縣羊肉湯   襄陽牛肉面   楊國富麻辣燙   秘制紅燒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術   黃燜雞米飯   千里香餛飩   棗莊辣子雞   重慶麻辣魚   牛雜湯   淮南牛肉湯   麻辣香鍋   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轉載該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如不同意轉載或涉及版權、內容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(lián)系,以便可以立即刪除;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僅作參考。

金牌教程推薦

聯(lián)系
我們

手機
訪問

手機掃描二維碼

收藏
網站

頂部